首页 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:现实环境中血红蛋白水平对 30 天死亡率的影响

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:现实环境中血红蛋白水平对 30 天死亡率的影响

Rate this post

贫血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(ACS) 住院患者的常见症状,并逐渐成为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预后因素。
很少有研究分析血红蛋白水平对 ACS 患者的现实影响。

博洛尼亚圣奥索拉医院的研究人员评估了血红蛋白水平对 ACS 患者短期预后的意义。

该研究纳入了 2004 年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在圣奥索拉综合医院住院的 1,074 名连续患者。
根据入院时的血红蛋白水平,将研究对象分为 5 组:小于或等于 10(n = 89)、10.1-12(n = 232)、12.1-14(n = 436)、14.1-16(n = 264)、大于 16 g/dl(n = 53)。

主要观察结果是 30 天死亡率

总共有 480 名患者出现 ST 段抬高 (STE-ACS),而 584 名患者没有出现 ST 段抬高 (NSTE-ACS)。

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与年龄较大、女性、既往心肌梗死、外周动脉疾 企业电子邮件列表 病和肾衰竭有关(分别为 p = 0.002 和 p = 0.002)。
对于大于 1 的 Killip 分类观察到类似的 U 形分布(p = 0.002)。
收缩压和舒张压随着血红蛋白的增加而升高(p = 0.002
)。在最初 24 小时内,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与乙酰水杨酸、β 受体阻滞剂和 ACE 抑制剂的使用减少有关(所有 p = 0.002)。

血红蛋白和 30 天死亡率之间

 

的关系呈现出特征性的 U 形模式(p = 0.002)。
总之,该研究证实,在现实世界中,入院时的血红蛋 2017 年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会议 白水平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风险指标,但其负面预后意义不能与其他变量的作用分开。一项在美国进行的大型前瞻性观察研究发现,患有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(NSTEMI) 的患者接受高于推 稿时我们未能联系到 荐剂量的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的风险很高。
这些患者的出血风险较高。

该研究纳入了 30,136 名 NSTEMI 患者。

主要结果指标是过量使用普通肝素、低分子量肝素和糖蛋白 IIb/IIIa 抑制剂。
主要临床结果包括出血、院内死亡率和住院时间。

在接受抗血栓药物治疗的患者中,3,354 名 (42%) 的剂量高于推荐剂量。

 

滚动至顶部